[1]
|
阳建强.新发展阶段城市更新的基本特征与规划建议[J].国家治理, 2021(47):17-22. |
[2]
|
CHEN Zhilong, CHEN Jiayun, LIU Chenhong, et al. Pres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Underground Space in Chinese Cities:Evaluation and Analysis[J]. 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2018(71):253-270. |
[3]
|
张琳, 束昱, 路姗.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规划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 2014, 21(7):79-83. |
[4]
|
田聪, 苏晶文, 倪化勇, 等.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评价进展与展望[J].华东地质, 2021, 42(2):147-156. |
[5]
|
童林旭, 祝文君.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评估与开发利用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8-9. |
[6]
|
吴新珍.芜湖市城市集中建设区地下空间资源评估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21, 17(1):9-18, 40. |
[7]
|
朱寅歌, 赵景伟, 黄子瑜.基于AHP的历史街区地下空间开发价值评价[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8, 14(6):1437-1444, 1465. |
[8]
|
张平, 陈志龙.历史街区地下空间资源质量评估——以扬州老城区为例[J].城市规划, 2012, 36(11):29-32. |
[9]
|
谭飞, 汪君, 焦玉勇, 等.城市地下空间适宜性评价研究国内外现状及趋势[J].地球科学, 2021, 46(5):1896-1908. |
[10]
|
起晓星, 李建春.基于互联网地图POI数据的城市地下空间需求度评价——以济南市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 2018, 32(5):36-44. |
[11]
|
阳建强.走向持续的城市更新——基于价值取向与复杂系统的理性思考[J].城市规划, 2018, 42(6):68-78. |
[12]
|
张庭伟.从城市更新理论看理论溯源及范式转移[J].城市规划学刊, 2020(1):9-16. |
[13]
|
祝贺, 林颖, 闫博.城市更新背景下的空间开发权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 2022, 29(3):1-7. |
[14]
|
廖钰琪, 许熙巍, 汤岳.日本城市历史地区地下空间的适应性利用与借鉴[J/OL].国际城市规划, 2021:1-20[2022-09-28].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5583.TU.20210928.1606.002.html. |
[15]
|
杨亮, 杜莹, 张涵昱.城市层面文化引领视角下的更新规划路径探索——以海口为例[J].小城镇建设, 2021, 39(10):45-56.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1.10.006. |
[16]
|
汤宇卿, 王梦雯, 吴新珍, 等.面向有机更新的城市旧区地下空间规划策略与布局模式[J].规划师, 2022, 38(2):134-139. |
[17]
|
杨成凤, 韩会然, 张学波, 等.国内外城市功能疏解研究进展[J].人文地理, 2016, 31(1):8-15. |
[18]
|
邹亮.地下空间资源评估与需求预测方法指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7:9-17. |
[19]
|
江艳云, 陈冬, 卢操.西部小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编制方法探析——以云南省漾濞县为例[J].小城镇建设, 2018, 36(8):38-43.doi: 10.3969/j.issn.1002-8439.2018.08.006. |
[20]
|
刘家男, 刘艳芳, 王祥, 等.武汉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潜力评价[J].测绘科学, 2021, 45(10):202-211. |
[21]
|
赵旭东, 张平, 陈志龙.历史文化街区地下空间资源质量模糊综合评估[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4, 10(4):739-744. |
[22]
|
彭俊, 王智慧, 王新锋, 等.古城功能疏解及实施对策研究——以绍兴古城为例[J].城市观察, 2020(2):106-116. |
[23]
|
北京市人防办.腾退地下空间管理和使用指导意见[EB/OL]. (2022-04-21)[2022-06-15].http://rfb.beijing.gov.cn/rf_zwgk/zcwj/rf_gfxwj/202204/t20220414_267666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