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多学科视角下的乡村公共空间研究综述

陈铭 向文静

陈铭, 向文静. 多学科视角下的乡村公共空间研究综述[J]. 小城镇建设, 2022, 40(4): 32-41.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4.005
引用本文: 陈铭, 向文静. 多学科视角下的乡村公共空间研究综述[J]. 小城镇建设, 2022, 40(4): 32-41.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4.005
CHEN Ming, XIANG Wenjing. A Review of Rural Public Space Research from a 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J].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 Towns, 2022, 40(4): 32-41.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4.005
Citation: CHEN Ming, XIANG Wenjing. A Review of Rural Public Space Research from a 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J].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 Towns, 2022, 40(4): 32-41.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4.005

多学科视角下的乡村公共空间研究综述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4.005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陈铭,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系系主任,城乡人居环境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向文静,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A Review of Rural Public Space Research from a 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 摘要: 乡村公共空间作为乡村的重要构成部分,随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成为新时代的热点话题。本文在综合研判多个学科背景的基础上,从概念界定、嬗变历程、内涵特征和类型划分进行现状剖析,基于社会经济、景观生态、地理规划、物质空间和量化分析维度的研究成果总结出研究谱系,进而发现乡村公共空间的困境,总结多学科重构路径,提出多学科协同发展框架。通过系统梳理近 20 年来国内乡村公共空间的研究内容,弥补单一学科研究短板,有助于理解乡村公共空间的价值。当前乡村公共空间的研究亟需突破学科壁垒,融合各领域的研判,挖掘出具有中国乡土特色的新兴发展路径。
  • [1] 张诚, 刘祖云. 乡村公共空间的公共性困境及其重塑[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7,163.
    [2] 贺雪峰. 农村: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与蓄水池[J]. 党政干部参考,2011(6):18-19.
    [3] 王向彬, 朱铨, 白鸥. 乡村公共空间活力评价与分析——以浙 江省 三类 村落 为例[J]. 小城 镇建 设,2021,39(6):40-49.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1.06.006.
    [4] 曹海林. 村落公共空间:透视乡村社会秩序生成与重构的一个分析视角[J]. 天府新论,2005(4):88-92.
    [5] 徐勇, 吴毅, 孙龙, 等. 农村社会观察(五则)[J]. 浙江学刊, 2002(2):90-98.
    [6] 王玲. 乡村社会的秩序建构与国家整合——以公共空间为视角[J]. 理论与改革,2010(5):29-32.
    [7] 李小云, 孙丽. 公共空间对农民社会资本的影响——以江西省黄溪村为例[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1):82-97.
    [8] 顾大治, 虞茜茜, 刘清源. 自发与构建——乡村公共空间演变特征及机制研究[J]. 小城镇建设,2019,37(7):53-59.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19.07.008.
    [9] 麻欣瑶, 丁绍刚. 徽州古村落公共空间的景观特质对现代新农村集聚区公共空间建设的启示[J].小城镇建设,2009,27(4):59- 62,65.doi: 10.3969/j.issn.1002-8439.2009.04.014.
    [10] 郭鹏, 徐岚. 西部地区农村公共活动空间演进初探[J]. 四川建筑,2008(2):19-20.
    [11] 陈铭, 陆俊才. 村庄空间的复合型特征与适应性重构方法探讨[J]. 规划师,2010,26(11):44-48.
    [12] 王东, 王勇, 李广斌. 功能与形式视角下的乡村公共空间演变及其特征研究[J]. 国际城市规划,2013,28(2):57-63.
    [13] 严嘉伟. 基于乡土记忆的乡村公共空间营建策略研究与实践[D]. 杭州:浙江大学,2015.
    [14] 郑赟, 魏开. 村落公共空间研究综述[J]. 华中建筑,2013, 31(3):135-139.
    [15] 王春程, 孔燕, 李广斌. 乡村公共空间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J]. 现代城市研究,2014(4):5-9.
    [16] 陈坤秋, 龙花楼, 马历, 等.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乡村振兴[J]. 地理科学进展,2019,38(9):1424-1434.
    [17] 魏璐瑶, 陆玉麒, 靳诚. 论中国乡村公共空间治理[J]. 地理研究,2021,40(10):2707-2721.
    [18] 王勇, 李广斌. 裂变与再生:苏南乡村公共空间转型研究[J]. 城市发展研究,2014,21(7):112-118.
    [19] 张园林, 刘玉亭, 权东计. 关中地区乡村公共空间的演变特征及其机制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8,37(4):150-155.
    [20] 魏萍, 蔺宝钢, 张晓瑞. 基于社会治理结构演变的乡村公共空间响应特征研究——以西安白鹿原地区乡村为例[J]. 中国园林,2021,37(10):95-99.
    [21] 马超群,王晓峰,员学锋,等.秦岭山区农村社会空间演化研究——以陕西秦岭山区三县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21,36(10):2557-2570.
    [22] 于雷. 空间公共性研究[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6-17.
    [23] 吴业苗. 农村社会公共性流失与变异——兼论农村社区服务在建构公共性上的作用[J]. 中国农村观察,2014(3):57-64.
    [24] 郭芮君, 肖铭.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公共空间公共性提升研究——以韶关市仁化县高坝村为例[J]. 中外建筑,2020(12):116-120.
    [25] 戴林琳, 徐洪涛. 京郊历史文化村落公共空间的形成动因、体系构成及发展变迁[J]. 北京规划建设,2010(3):74-78.
    [26] 曹海林. 村落公共空间与村庄秩序基础的生成——兼论改革前后乡村社会秩序的演变轨迹[J]. 人文杂志,2004(6):164-168.
    [27] 何兰萍. 从公共空间看农村社会控制的弱化[J]. 理论与现代化,2008(2):100-104.
    [28] 黄海静, 韩悦. 当代乡村公共空间营建策略探究[J]. 住区,2020(6):22-27.
    [29] 冯悦, 王凯平, 张云路, 等. 乡村公共空间与场所依恋研究综述:概念、逻辑与关联[J]. 中国园林,2021,37(2):31-36.
    [30] 周梅子, 丁昶. 基于场所精神的村落公共空间营造——以徐州三座楼村为例[J]. 华中建筑,2021,39(11):141-145.
    [31] 郑霞,金晓玲,胡希军.论传统村落公共交往空间及传承[J]. 经济地理,2009,29(5):823-826.
    [32] 陈金泉, 谢衍忆, 蒋小刚. 乡村公共空间的社会学意义及规划设计[J].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7,28(2):74-77.
    [33] 耿虹, 周舟. 民俗渗透下的传统聚落公共空间特色探析——以贵州屯堡聚落为例[J]. 华中建筑,2010,28(6):96-99.
    [34] 姜敏. 自组织理论视野下当代村落公共空间导控研究[D]. 长沙:湖南大学,2015.
    [35] 蔡宇超. 基于意象理论的村庄整治设计策略研究——以安徽省芜湖县东筦村为例[J]. 设计,2019,32(21):39-41.
    [36] 韩国明, 王鹤, 杨伟伟. 农民合作行为:乡村公共空间的三种维度——以西北地区农民合作社生成的微观考察为例[J]. 中国农村观察,2012(5):70-79,96.
    [37] 徐宁. 多学科视角下的城市公共空间研究综述[J]. 风景园林,2021,28(4):52-57.
    [38] 韩万渠. 公共活动、社会资本与乡村治理中的社会动员——基于L村"会首制"的个案考察[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9(3):106-115.
    [39] 张诚.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公共空间的多元价值[J].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9,18(1):120-126.
    [40] 冯健, 赵楠. 空心村背景下乡村公共空间发展特征与重构策略——以邓州市桑庄镇为例[J]. 人文地理,2016,31(6):19-28.
    [41] 袁青, 王翼飞, 于婷婷. 公共健康导向的乡村空间基因提取与优化研究——以严寒地区乡村为例[J].城市规划,2020,44(10):51-62.
    [42] 高银宝, 谭少华, 曾献君, 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乡村社区治理与空间管控——基于PPRR模型的案例解析[J]. 规划师,2020,36(6):80-85.
    [43] 陈娟, 夏莹. 当代公共艺术在乡村公共空间改造中的运用[J]. 工业建筑,2021,51(9):248.
    [44] 马晓燕. 乡村公共空间水污染防治效果评价方法研究[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21,46(11):16-21.
    [45] 冯奔伟, 王镜均, 王勇. 新型城乡关系导向下苏南乡村空间转型与规划对策[J]. 城市发展研究,2015,22(10):14-21.
    [46] 王劲轲, 毛熙彦, 贺灿飞. 西南山区乡村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优化研究——以重庆市崇龛镇小学为例[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36(6):1055-1061.
    [47] 张子琪, 王竹, 裘知. 乡村老年人村域公共空间聚集行为与空间偏好特征探究[J]. 建筑学报,2018(2):85-89.
    [48] 代兵. 大都市乡村公共服务可达性评价及空间治理启示——以上海市青浦区203个村居单元为例[J]. 上海国土资源,2019,40(4):8-13,26.
    [49] 陈云凤, 李玲玲, 刘滢. 乡村养老设施公共空间使用现状与设计优化[J]. 新建筑,2021(6):66-71.
    [50] 万成伟, 杨贵庆. 式微的山地乡村——公共服务设施需求意愿特征、问题、趋势与规划响应[J]. 城市规划,2020,44(12):77-86,102.
    [51] 唐相龙, 邵婷. 保安族新型农村社区公共空间优化设计分析:兼论出行与空间的关联特征[J]. 小城镇建设,2017,35(8):71-76.doi: 10.3969/j.issn.1002-8439.2017.08.011.
    [52] 杨贵庆, 肖颖禾. 文化定桩:乡村聚落核心公共空间营造——浙江黄岩屿头乡沙滩村实践探索[J]. 上海城市规划, 2018(6):15-21.
    [53] 李雪莹, 施六林, 王艳, 等.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特征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启示[J]. 农学学报,2018,8(9):84-88.
    [54] 赫英妃, 张志远, 冯丹. 基于空间句法的乡村公共空间优化研究——以恭城县古城村为例[J]. 住宅科技,2021,41(8):40-44.
    [55] 王倩, 逯海勇, 程世超, 等. 基于空间句法的传统村落空间结构研究——以山东省山西街村为例[J]. 小城镇建设, 2020,38(6):83-91.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0.06.012.
    [56] 丁金华, 周莉. 基于社会网络模型的旅游型乡村公共空间微更新研究——以苏州明月湾村为例[J]. 现代城市研究, 2021(12):48-55.
    [57] 李阳,张晓彤,宇林军,等.交互式方法在乡村人居环境规划中的实证研究[J/OL].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1-13[2021-07-27]. https://navi.cnki.net/knavi/journals/NHFZ/detail?uniplatform=NZKPT.
    [58] 田鹏."乡土连续统":农民集中居住区实践样态研究——基于后乡土社会理论视角[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2):77-84,159-160.
    [59] 曹海林. 乡村社会变迁中的村落公共空间——以苏北窑村为例考察村庄秩序重构的一项经验研究[J]. 中国农村观察, 2005(6):61-73.
    [60] 张良. 乡村公共空间的衰败与重建——兼论乡村社会整合[J]. 学习与实践,2013(10):91-100.
    [61] 刘杰. 乡村社会"空心化":成因、特质及社会风险——以J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J]. 人口学刊,2014,36(3):85-94.
    [62] 顾大治, 徐益娟, 洪百舸. 新媒体融合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传承与重构[J]. 现代城市研究,2021(12):40-47,55.
    [63] 温铁军. 新农村建设实践展示[M]. 北京:文津出版社, 2006:12-97.
    [64] 郑庆杰, 刘欢. 乡村振兴视野下的流动精英与公共参与——基于H省R县河村的分析[J]. 山东社会科学,2018(11):73-81.
    [65] 陈小燕, 李卫国. 新农村建设中公共空间设计的"望、闻、问、切"——以广州市番禺区洛浦街沙溪村为例[J]. 规划师, 2009,25(z1):56-58.
    [66] 蒋楠. 乡村公共空间的融合营造——以南京横山村民服务中心及乡野公园设计为例[J]. 新建筑,2021(1):78-83.
    [67] 张诚. 城市化进程中乡村公共空间的流变与重构[J].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10):58-64.
    [68] 李骏, 田琦, 林岭. 一次超越建造本体的乡村微更新探索——以重庆三河村公共空间营造为例[J]. 新建筑,2020(2):76-81.
    [69] 张兵华, 陈小辉, 刘淑虎. 土地权属视角下传统村落公共空间营造与重构——以尤溪县桂峰村为例[J]. 新建筑,2018(6):32-37.
    [70] 刘福智, 孙菲. 农村公共空间"情物场"的活力营造[J].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3,34(5):34-38.
    [71] 荣玥芳, 张若杉, 梁晓航."共同缔造"模式下的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实践探索——以河南省晏岗村为例[J]. 现代城市研究, 2021(2):80-85,132.
    [72] 郑庆杰. 仪式的空间与乡村公共性建构——基于江西赣南客家村落的调查[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19(4):37-48,157.
    [73] 薛颖, 权东计, 张园林, 等. 农村社区重构过程中公共空间保护与文化传承研究——以关中地区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 2014,21(5):117-124.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721
  • HTML全文浏览量:  51
  • PDF下载量:  9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1-11-15
  • 刊出日期:  2022-05-0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