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水适应性视角下泉水聚落生态智慧研究——以泥淤泉村为例

李晓溪 赵守航 李运远

李晓溪, 赵守航, 李运远. 水适应性视角下泉水聚落生态智慧研究——以泥淤泉村为例[J]. 小城镇建设, 2021, 39(7): 84-93.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1.07.012
引用本文: 李晓溪, 赵守航, 李运远. 水适应性视角下泉水聚落生态智慧研究——以泥淤泉村为例[J]. 小城镇建设, 2021, 39(7): 84-93.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1.07.012
LI Xiaoxi, ZHAO Shouhang, LI Yunyuan. Ecological Wisdom of Spring Settl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ater Adaptability: Taking Niyuquan Village as an Example[J].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 Towns, 2021, 39(7): 84-93.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1.07.012
Citation: LI Xiaoxi, ZHAO Shouhang, LI Yunyuan. Ecological Wisdom of Spring Settl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ater Adaptability: Taking Niyuquan Village as an Example[J].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 Towns, 2021, 39(7): 84-93.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1.07.012

水适应性视角下泉水聚落生态智慧研究——以泥淤泉村为例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1.07.012
基金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生态园林绿地营建关键技术”(编号:2015ZCQ-YL-01);北京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于生态效果提升的植物多种种植方式研究及示范”(编号:D171100007117003)。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李晓溪,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硕士研究生;赵守航,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硕士研究生;李运远,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助理,教授。

    通讯作者:

    李运远,lyy0819@126.com。

  •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Ecological Wisdom of Spring Settl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ater Adaptability: Taking Niyuquan Village as an Example

  • 摘要: 泉水聚落是先人择泉而居所形成的聚落类型,其依托泉水溢流形成的聚落空间极具地域特色。基于取水利用和防洪排涝的双重需求,泉水聚落不断适应、改造区域水环境,最大限度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和水灾害快速消解,积累了一系列生态智慧。本文引入水适应性理论,从宏观视野下水适应性聚落选址、中观视域下水适应性聚落空间、微观视角下水适应性聚落景观三个层次对泉水聚落适应各种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其水适应体系梳理得出分级用水、分质用水、分时用水三个利用层面。研究挖掘泉水聚落的水适应性生态智慧,并总结为与自然相适的水适应原则、与整体相配的水适应体系、与泉相融合的多样化景观三方面,以期为传统泉水聚落保护与更新,以及现代村镇建设提供提供启示。
  • [1] 王向荣.生态智慧是人的智慧[J].中国园林,2020,36(6):2-3.
    [2] 徐坚. 山地城镇生态适应性城市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2.
    [3] 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 设计结合自然[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4] 徐丽娟. 中国古代都城自然适应性研究[D]. 重庆:重庆大学,2014.
    [5] 黄嘉颖, 张璐. 黄土沟壑区传统村落空间布局地形适应性解析[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杭州市人民政府. 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7山地城乡规划). 北京: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8:10.
    [6] 曾忠忠, 李保峰. 基于气候适应性的中国古代城市形态研究[J]. 华中建筑,2014,32(7):15-20.
    [7] 董芦笛, 樊亚妮, 刘加平. 绿色基础设施的传统智慧:气候适宜性传统聚落环境空间单元模式分析[J]. 中国园林, 2013,29(3):27-30.
    [8] 王越, 林箐. 传统城市水适应性空间格局研究——以济南为例[J]. 风景园林,2018,25(9):40-44.
    [9] 薛永战. 西安周边小城镇住区外部空间的人文适应性研究[D]. 西安:长安大学,2012.
    [10] 张晋. 水适应性景观认知与研究框架解析——以北京市门头沟地区为例[J]. 景观设计学,2020,8(1):56-71.
    [11] 俞孔坚, 陈义勇. 国外传统农业水适应经验及水适应景观[J]. 中国水利,2014(3):13-16.
    [12] Sadoff C, Muller M. Water management, water security and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early impacts and essential responses[J]. Ecology & Animal Health, 2009,102(1-2):351-376.
    [13] Muller M. Strategic partners for successful water management:water engineering[J]. Civil Engineering, 2013,21(5):11-14.
    [14] 俞孔坚, 张蕾. 黄泛平原古城镇洪涝经验及其适应性景观[J]. 城市规划学刊,2007(5):85-91.
    [15] 常媛, 郭巍. 浙东运河姚江河谷段运河系统与聚落景观研究[J]. 风景园林,2020,27(11):16-22.
    [16] 章婷婷, 郑曦. 绍兴古城分区营建与区域风景系统适应性发展探析[J]. 风景园林,2017,24(8):105-111.
    [17] 李倞, 商洪池, 徐析. 京西山地古村落水适应性环境营造生态智慧研究[J]. 建筑与文化,2014(12):85-87.
    [18] 刘畅. 基于发生学视角的传统聚落水适应性空间格局研究[D]. 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17.
    [19] 张建华, 王丽娜. 泉城济南泉水聚落空间环境与景观的层次类型研究[J]. 建筑学报,2007(7):85-88.
    [20] 卢金凯. 科学知识丛书——泉[M]. 北京:民族出版社,1995:4-5.
    [21] 赵斌, 张建华, 孔亚暐. 北方四省泉水聚落分布及类型分析[J]. 建筑与文化,2016(5):104-105.
    [22] 张建华. 农耕时代济南泉城聚落环境景观的溯考与思索——有感于济南泉水申遗走入国家程序之时[J]. 城市规划,2011,35(3):89-93.
    [23] 济南教育学院济南文史研究室. 济南文史论丛[G]. 济南:济南出版社,2003:353-361.
    [24] 贺可强, 刘炜金, 邵长飞. 鲁中南岩溶水资源综合类型及合理调蓄研究[J]. 地球学报,2002(4):369-374.
    [25] 张聪. 抱水而居得水之灵——浅谈浙北民居村镇聚落的生长性[J]. 小城镇建设,2004,22(10):68-71. doi:10.3969/j.issn. 1002-8439.2004.10.022.
    [26] 赵斌, 张建华, 孔亚暐. 基于防洪视角的传统聚落水系空间结构探析——以北方四省泉水聚落为例[J]. 华中建筑, 2014,32(10):112-116.
    [27] 陈兴旺. 广义极值分布理论在重现期计算的应用[J]. 气象与减灾研究,2008,31(4):52-54.
    [28] 李振. 济南市郊村落畔泉空间形态探析[D]. 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3.
    [29] 王路. 村落的未来景象——传统村落的经验与当代聚落规划[J]. 建筑学报,2000(11):16-22.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03
  • HTML全文浏览量:  7
  • PDF下载量:  3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1-04-30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